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百科

人都傻了!一觉醒来6万斤鱼死了!到底是谁的“锅”

发布日期: 2024-03-06 | 浏览次数: 1 | 作者: 环保百科

  斑点叉尾鮰养殖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水体溶氧变化,尤其在夏季,一旦高温“大缺氧”,便易引起“满塘鱼翻”。

  8月15日,湛江省遂溪县一养殖池塘中6万斤斑点叉尾鮰因缺氧死亡,损失大约50万元。养殖户徐老板表示,8月14日晚上8点至8月15日早上8点鱼塘溶氧长时间低至1.3 mg/L低于3 mg/L其在小程序上设置的告警值(其设置的告警值为:3 mg/L),然而某品牌的自动检验测试溶氧仪并没有执行自动开启增氧机的任务,也没有向他电话告警。

  事发后,徐老板第一时间跟厂家反馈情况,却没有正真获得期望中的解决方案,双方因此僵持不下。

  “8月15日早上7点30分,隔壁鱼塘兄弟打电话通知我,当我知道鱼塘的情况,顿时感觉到天旋地转,天都要塌下来的感觉。”徐老板称,“早上出事后,我们第一时间就联系厂家了,厂家将责任推卸给我们,说是我们操作不当。”

  据介绍,该品牌自动检验测试溶氧仪可24 小时持续检测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和温度,当指标低于警戒值(养殖户依据情况自行设置)便可触发告警电话(为了方便解释,下文将用告警表示)以及联动开启增氧机的功能。只要搜索微信小程序,便能实现设备状态、实时溶氧数据等信息的可视化。

  据徐老板介绍,他从事水产养殖有13年,目前有10亩鱼塘。看到我国养殖设备逐渐发展得智慧化、数字化,徐老板认为终于能“解放双手”了,于是斥资大约2000元购买了该设备。去年,徐老板放苗10万尾叉尾鮰,今年捞了9000斤上市。若这批鱼成功收成,即能卖得70万元。然而谁能想到迎接他的不仅是“池鱼翻白”的惨象,还有数十万的债务。

  对此,该自动检验测试溶氧仪的生厂商唐经理向记者解释,事件发生后,公司上层领导已第一时间介入。“设备是正常的,当天溶氧值低于养户设置的警戒值时,后台已电话通知顾客了,当时增氧机也自动打开了。并且,养殖户已接听电话,但他却自行关闭了增氧机按钮。”唐经理称,“能理解顾客此刻的心情,事发后我们已将后台数据发送给他了。”

  据悉,8月14日早上10点系统已告警一次,但徐老板认为白天有光合作用,便自行关闭了增氧机。“我就是太相信这系统了,以为到晚上溶氧低了,就会帮我开氧机或者告警。”徐老板提出质疑,“说好的一天三次告警,后面两次为啥不告警?”

  徐老板向记者出示了小程序页面截图,其中有一项特别注明:“系统开启后每天仅告警三次,分别在8点至14点、14点20点以及20点至次日8点,其余时间不会重复打扰。”因此,徐老板以为早上接完电话,如果溶氧低于设定的警戒值,那么当天还有两次机会能够接到电话。

  针对这厂商描述的“一天三次告警”是什么?针对这个疑点,该自动检验测试溶氧仪生厂商区域经理向记者解释,增氧机触发值比电话告警值大,养殖户依据情况自行设置。在第一时间段中,倘若溶氧低于告警值,便电话通知。当然,此刻增氧机早就自动运作了,这时溶氧逐渐升高并超过告警值。在下一时间段内,如果溶氧值再低于告警值,那么告警电话会再次拨出。但是,如果在第一时间段中就自行把增氧机关闭,那么溶氧值始终低于告警值,便没办法再次触发告警功能。该品牌经销商还向记者提供小程序截图,当在低溶氧状态时自行关闭增氧机,页面会弹出警示对话框:“通过溶氧仪自动开机,关闭后在溶氧再次降到4(该经销商设置的告警值为4mg/L)之前不会自动开启。”

  那么,市面上所有同类型仪器产品是不是都是分时间段电话告警呢,一天也只有三次机会吗?记者联系了另一同款产品的品牌方,他们表示,一日之内任何一个时间里只要低于设定的限值就会告警,并且是不限次数的。

  为此,记者还采访了两个同类型仪器品牌厂家,发现这两个厂家再次触发条件同样是需要溶氧上升并超过设定的警戒值,这样才可以触发下一次的低氧告警和自动增氧;如果第一次告警后,溶氧一直低于警戒值,则不会触发下一次告警。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有个别品牌的两次告警电话还存在时间间隔限制,“半小时内变化两次只有第一次告警,告警半小时后,溶氧上升到高于设置的警戒值后,再次变化为低于设置的警戒值,才会触发再次告警。”某品牌方表示。

  事已至此,徐老板提出诉求,“要求厂家派人下来和我们处理,至少态度上要和客户共同处理。”

  针对徐老板的诉求,厂家表示不会到现场处理,并称“数据不只我们服务器有,如果徐老板不相信,我们大家可以提供第三方数据。只要法院需要,我们都能配合。徐老板也能自行找软件公司来核查数据。”

  在此本报提醒广大养殖户,夏季温度过高容易导致水体溶氧不足,需持续关注鱼塘的水质指标及养殖设备的状态。当然,AI系统替我们节省了许多人力,是我们农耕牧鱼的“好帮手”。我们接受系统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需要花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它的“脾性”,并做好应对人工智能风险的防范措施。

上一篇:邯郸台甫查看:“公益诉讼+科技赋能”助力纳污坑塘管理

下一篇:KY53A型直读式可报警个人剂量计